运营推广 发布日期:2025/1/10 浏览次数:1
2013年,小米QQ空间首发红米震撼了业界。通过抢红米活动,小米手机官方空间激增100多万粉丝。10万台红米手机在1分30秒内全部售罄。之后,奥利奥、徐福记、中电信等知名品牌也陆续加入认证空间的社交营销的生态圈,激活业界对社交营销价值的重新关注。
除小米以外,近日OPPO也与QQ空间展开了深度合作,发起了“N1智能手机大篷车活动”,OPPO N1活动信息出现在手机空间、手机QQ的好友动态里。据了解到的官方数据,仅10天时间OPPO活动就获得了4亿多次曝光,OPPO官方认证空间粉丝快速增长至100多万,效果惊人。借助认证空间,OPPO品牌曝光在短时间内获得急速迸发。那么,OPPO是怎么做到的呢?
OPPO认证空间大篷车活动
结合社交渠道,快速获得忠实用户
官方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,目前QQ空间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6亿,春节期间或达10亿。仅2014年元旦当天空间活跃数突破10亿次,足以表明QQ空间的活跃程度之高。而数亿的活跃用户具有不同的消费特点、地域特点、兴趣特点、年龄层特点,根据不同的维度对用户进行分类,如男女性别,老少年龄,地域分布,职业爱好等,就等于把同一属性标签的人群聚合在了一起,形成“特定人群”。当空间主将活动信息通过QQ空间的社交渠道发布出来,并利用广点通的智能推荐能力,将活动信息曝光给特定人群,此前有没有关注官方认证空间的用户都可以看到此信息,也就为有效建立空间主的用户体系做好了基础储备。
如OPPO “N1智能手机大篷车活动”在整个投放期间,官方认证空间粉丝数从10万增长到100万,速度惊人,数据背后我们看到,OPPO官方在QQ空间的核心用户体系也得以搭建和完善,为N1手机营销起到了很好的聚集人气的作用。
熟人关系网络促进优质内容多次传播
众所周知,源于社交因子的多维性、交互性等特点,QQ空间里的优质内容很可能被自主地多次传播开来,属于主动式发散性转发传播,反复被转,这就是典型的“病毒式”传播。
一方面,QQ空间是基于QQ好友关系的大SNS平台,用户之间进行信息分享和互动,以满足展示、交流、娱乐和生活的需求,这就为内容的传播提供了“信息池”。另一方面,拥有QQ、QQ空间、朋友网、QQ音乐、QQ宠物等多方社交场景的“动态信息”,因其强大的熟人关系及社交关系,主动分享和互动的能动性更大,因此与其他渠道比较,QQ空间拥有无可比拟的强传播性。一个用户分享的一条“动态信息”,可能被她的QQ好友、微博的关注人、校友、圈子等关系人进行多次再传播,用户的一次点击效果被无限放大,这也是熟人关系最为典型的传播形态,而这一点恐怕是其他SNS平台望尘莫及的。
由于用户对熟人转发信息的关注度和信任度更好,用户参与互动、点击的意愿就更高,使得流量转化率相当可观。QQ空间是典型的信息传播社交渠道,利用广点通智能算法,让空间主的推广信息能够触达兴趣用户和用户的好友圈子,海量用户打底带来的反哺内容和消费潜在需求,是QQ空间目前打造的商业模式的价值源泉,也是众多企业把QQ空间作为社会化营销首选渠道的重要原因。
基于用户兴趣图谱和社交图谱的精准推送
OPPO “N1智能手机大篷车活动”运营期投放了广点通,之后活动信息得到4亿多次曝光,粉丝数从10万增长到100多万,源于广点通强大的智能推荐能力,能够将活动信息推动给赶兴趣的用户,从而产生粉丝暴增的现象,OPPO品牌得到了有效曝光。
在QQ生态链下,基于兴趣和社交的QQ空间,不仅拥有海量的用户基础和用户行为,而且与广点通智能推荐能力相结合,能够促使“动态信息”展示更具有针对性,效果更好。广点通具备的智能算法可以将空间主的“动态信息”推送到目标客群,使双方的需求“对接”,让不同用户看到的是为其量身定制的信息,因为是根据用户的喜好做的实时更新推送,用户的接受程度更高。
“认证空间 广点通”的营销潜力
“认证空间 广点通”营销模式结合了腾讯广点通智能推荐能力与社交互动特性,加上线下品牌创意与互动,全面提升了空间主的品牌营销效果。
QQ空间依靠熟人社交这个独特标签长期占据国内社交网站的第一位,这也是OPPO选择QQ空间独家首发N1的重要原因。在强关系生态下,OPPO与QQ空间相互借力,将网友的社交分享和社交消费行为发酵得淋漓尽致。N1广告内容能够通过QQ空间用户人际关系得到免费传播和口碑效果的提升建立,使口碑的影响力达到从未有过的强大,形成对N1手机或OPPO品牌形象的较强声音,从而对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产生最大的共鸣。
个人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商家,尤其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都会借助QQ强关系链的QQ空间,以及广点通这一效果广告营销平台进行社交化营销,利用平台的社交属性、移动属性、位置属性,帮助企业完成从广告投放、核心用户体系建立、到社会化口碑传播、快速转化、再营销的营销闭环生态,让社交营销迸发出的巨大商业价值惠及更多传统企业,此次OPPO在QQ空间的商业化尝试也表明了具有“互联网思维”的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更强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