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商头条 发布日期:2024/11/19 浏览次数:1
福建莆田曾因为大量产出仿冒名牌的运动鞋,被戏称为“假鞋之都”。日前,据媒体报道,时至今日,虽经当地政府多次打击,但假鞋仍然屡禁不止。“假鞋之都”莆田生产和销售仿冒名牌运动鞋,已不是什么秘密了。在利益驱使下,一些代工厂内部员工偷样品鞋或设计图纸,转手高价卖给不法商人。加上当地低廉的原料和人工成本,催生出火爆的高仿鞋产业。
“假鞋之都”的快递摊点忙着收发货
莆田假鞋久冻成冰,冰硬如铁,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。当地监管部门并非没有打击,此前曾有过一次烧掉两万多双“名牌鞋”的打假行动。但根基太深,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,没能从根本上铲除假货的土壤。
一个地方成了“造假之都”,持续这么多年,不是什么好名头,应该感到耻辱。无论有多少客观的、历史的原因,都不能洗去当地监管部门不作为,或是假作为之嫌。真正痛下决心,没有打不死的假,如果是“假打”,则反而助假,让假货成泛滥之势,做大做强,尾大难掉。
政府痛下决心彻底铲掉生产和销售假货,固然会有阵痛,但从长远看是好的,只会促使商家转型自创品牌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。
此前,福建晋江也是有名的生产和销售假鞋之地,不过,现在假货少了,自主品牌多起来,培育出了安踏、特步、361°、贵人鸟等知名运动鞋服品牌。据了解,晋江市体育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100亿元,运动鞋服年产量占全球消费市场的25%以上份额。
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莆田为何不能效仿之?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,而当地监管有重要的影响。《南方周末》曾有报道,莆田工商局长林峰认为,对于打假“不能脏水、孩子一起泼”,要在“灭”与“转”之间,拿捏分寸。
一旦对制假售假“拿捏分寸”,一定会激励制假和售假,而不是激励自主创新。因为制假售假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,而自创品牌是风险极大的无知数,该如何选择?不言而喻。对制假售假“拿捏分寸”,实际上就是让劣币驱逐良币,变成纵容,也就难怪有打不完的假。
莆田已经沾染上了“假鞋之都”的恶名。众所周知,莆田也是有名的江湖游医之地,而江湖游医之中被暴露出来的种种假劣,其害百倍于假鞋,直接要人性命。
这些假冒伪劣为什么能在莆田成长,并且祸散全国,令莆田背上恶名?恐怕还是与当地监管有很大的关系。地方政府着眼于自己的地方利益,而置法律与商业伦理于不顾,构成了假货与游医的重要土壤。
虽然,制假、游医有一些地方文化的影响,但是,如果一个地方任由这些市场经济的负能量暗自生长,最终,牺牲的就是一地的形象,让那些守法守规的当地企业、商家为此背黑锅。
尽管,不能对“莆田系”一棍子打死,但是,如果莆田当地政府不依法行政,取缔那些假货制造商,民众就会发现,“莆田系”原来不只是游医的问题,而且,还有假货,到时候“莆田系”的标签就有可能跨过行业,而被贴在所有和莆田有关的商品。这恐怕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事情。